成人免费国产二区三区视频不卡,小明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分类视频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財經中心

消費信心不振或令美國經濟重陷衰退

2010年09月20日 14:44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最近公布的一連串數據讓經濟研究機構對美國經濟增長前景更趨悲觀。雖然美國失業(yè)救濟申請四個星期中有三周出現下降,但失業(yè)率從年初的7.7%上升到10月的10.1%,消費者信心9月份則下滑到一年多來的最低點,顯示經濟低迷狀態(tài)持續(xù)的時間比早前預期更長,甚至有專家認為,明年美國出現二次衰退的記錄高達60%。

  消費者信心受挫

  勞工部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8月份物價小幅攀升0.3%。這份報告顯示的相對溫和的通貨膨脹意味著美國中央銀行將可能在一段時間內繼續(xù)將利率維持在目前的低點。

  與此同時,密西根大學和路透社發(fā)布的報告稱,美國9月份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受挫。這一情緒指數下滑超過兩個百分點,跌至66.6,再加上失業(yè)率接近26年來高點的10.1%,可能將驅動美國大多數經濟活動的消費者支出減緩。

  另外,美國政府近日表示,2009年美國的貧困率上升到14.3%,這是自199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4360萬美國人需要幫助,這是政府保存此項記錄51年以來的最高人數。

  就業(yè)供需錯位

  上個月,美國失業(yè)救濟申請人數沖破50萬大關,令人們增加對于經濟再次下滑的擔心。

  對此,東京-三菱銀行經濟師ChrisRupkey表示,上個月失業(yè)救濟申請猛增是個虛假信號。他在給客戶的信息中說,勞工市場穩(wěn)定,公司不再增加裁員。

  野村證券首席美國經濟師DavidResler也指出,上個月失業(yè)救濟猛增可能是因為數十萬人口普查臨時工到期。隨著那種扭曲得到糾正,就業(yè)市場可能穩(wěn)定下來。

  但失業(yè)率目前仍然居高不下、公司沒有大量增加雇員的跡象是不爭的事實。許多經濟學家預計,美國經濟本季度增長不到2%,明顯低于第一季度的3.7%,不足以降低目前高達9.6%的失業(yè)率。

  更令人擔心的是,求職者不再擁有用人單位所需的技能!督洕鷮W人》說,消失的800萬就業(yè)崗位中,有一半是在建筑業(yè)和制造業(yè)。離開這些行業(yè)的求職者可能要費更大的勁去適應更加活躍的行業(yè)。

  另外,許多人所欠的按揭貸款比他們的房產價值還高。為了避免違約,家庭通常選擇留在原地不動,困在失業(yè)率高的地方而不能搬到就業(yè)資源豐富的地方。雙職工家庭的增多也導致勞動者流動性的降低,因為在有兩份事業(yè)要考慮的情況下,搬家找工作會更難。

  二次衰退幾率高

  經濟學家說:“缺乏工作加上負面的消息,消費者仍在靜待消費心情大幅好轉。經濟仍在減緩,除非工作穩(wěn)定,且薪水令人滿意,否則消費信心仍將不振!

  美林銀行高級經濟學家MichaelHanson指出,在過去的復蘇階段,占經濟活動70%以上的消費者開支是引領經濟復蘇的主力。但這次他們顯然無力發(fā)揮自己的先鋒作用了。房地產衰退四年后還不見起色,失業(yè)率居高不下,貧困人口大幅度增加。他認為,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經濟的疲軟將會持續(xù)到明年下半年。在這個階段,經濟增長速度只有百分之一點幾。

  紐約經濟預測機構JeromeLevy預測中心董事長DavidLevy對經濟前景的看法比Hanson更為悲觀。Levy說,美國經濟正在逐步惡化,明年進入二次衰退的機率高達60%。

  他指出,導致二次衰退幾率上升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是政府的財政政策走向不確定。Levy說:“政府的財政政策是其中的主要因素。布什時期確定的減稅政策今后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政府開支會有怎樣的變化,基礎設施的開支計劃會不會落實。還有其它不少問題現在都無法確定。人們甚至無法知道國會在中期選舉以后會變成什么樣子。選舉之前議員們關注選舉,很難集中精力處理政策問題,選舉之后更是要把重要議題留給新國會處理。這些不確定性都會直接影響著企業(yè)和消費者的行為,使經濟走軟變得更長、更重!(滕瑾)

參與互動(0)
【編輯:李瑾】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