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主辦 |
|
中國電影市場出路何在? 2000年12月22日 16:05 中新網(wǎng)哈爾濱12月22日消息:轟轟烈烈的電影票降價在哈爾濱及全國展開,這一舉動之所以如此聲勢浩大,是它真實反映了廣大還不富裕的中國電影觀眾的迫切心聲,同時也是電影市場面對自身危機的一次挑戰(zhàn)。 影片質量是電影市場的根本 實踐證明,電影票降價帶來一舉兩得的效果,它既培養(yǎng)了觀眾,又提高了票房。有了票房的保證,電影就會吸引更多的投資,從而擺脫惡性循環(huán)。電影票降價,同時對盜版市場也是巨大的沖擊。人們都知道,在電影院看電影其視聽享受和氛圍同在家看影碟是不可比的,電影票降價后,影片質量和影院硬件將成為吸引觀眾的重要因素,影片生產(chǎn)則是整個電影市場繁榮的根本。 資金技術是占有市場的利器 今天的電影市場被大投入、大制作、高科技的進口影片所占據(jù)是有目共睹的。雖然高投入不一定能拍出好影片,但好萊塢通過電影特技制作出的神奇畫面就是令人瞠目。有關人士對此深有感觸:技術是跟錢聯(lián)系在一起的,才華雖然可以彌補技術的不足,但沒錢拍出的片子永遠小家子氣。大導演張藝謀就曾遺憾地說過,“要是那片高粱地長得再好一點,《紅高粱》可以拍得更有氣勢!奔夹g和人才又是緊密不可分的,在觀眾記憶中能與進口大片抗衡的《大紅燈籠高高掛》、《霸王別姬》這樣的影片還是太少。 深化改革電影市場才能激活 此次的大規(guī)模電影票降價,雖是票房下降的必然,但背后卻是我國的電影機構體制、機制已不適應市場速度發(fā)展的強烈反映,從國家電影局的審片制度、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的壟斷發(fā)行到各地電影公司的政企不分、機構臃腫,無不影響著電影的發(fā)展速度。由成都挑起的“電影票降價事件”就是基層影院面對市場壓力對現(xiàn)有電影體制、機制的挑戰(zhàn),但這種自下而上的改革,畢竟力度有限,速度緩慢,更難以對應瞬息萬變的市場。 高科技電影呼喚現(xiàn)代化影院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影片的視聽效果往往依賴于影院的放映設備、視聽音響組合甚至包括影院環(huán)境的營造,才能充分顯示電影藝術的獨特魅力。然而,今日國內影院硬件和軟件還相差甚遠。我們知道,電影不是一般的商品,它是文化商品更是重要的大眾傳媒之一,這也是我國始終不讓其完全走入市場的重要原因。但加入WTO以后,國外實力雄厚的電影公司將進入中國市場,進行面對面的競爭,新建的豪華影院、先進的放映視聽設備、科學的管理、更多的進口大片,誰更吸引觀眾不言自明。 總而言之,電影業(yè)的繁榮不是電影票降價就能解決的,它需要電影生產(chǎn)、發(fā)行、放映、審查全行業(yè)從業(yè)人員共同努力。(自《哈爾濱日報》文:李威》 相關專題:藝術與市場之間:5元票價的話題 |
|||
| 新聞大觀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圖片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電訊 | 中新專著 | 中新英才 | | |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