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 汽 車
房 產|圖 片|圖 片 庫|圖 片 網|華 文 教 育|視 頻|商 城|供 稿|產 經 資 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社會新聞
關鍵詞1: 關鍵詞2: 更多搜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通訊:網上寄哀思 穿越生死跨越時空成祭掃新方式

2006年04月06日 09:17

  中新社北京四月五日電 題:網上寄哀思 “人生后花園”

                    中新社記者 劉育英

  又一年的清明,又一年的思念。故人已去,記憶猶存。清明時節(jié),人們扶老攜幼,手捧鮮花,來到親人和朋友的墓地,為他們掬一抔新土,為他們寄上一片濃濃的哀思之情。

  又或者,在網上為逝者建一個網上紀念館,用數字化的方式為他們上一注香,敬一杯酒,獻一束花,點一首歌,寫下自己內心最深情的話語。逝者的生平、照片和對他們不盡的思念,化做多媒體文件,永遠留存。這種哀思,穿越生死,跨越時空,成為新的祭掃方式。

  截至二00六年清明節(jié),Netor網同紀念網站上已經有紀念館六萬多座,紀念園一千零六十座。而同類型的站點也越來越多,網上陵園、網上公墓、清明網??????它們被稱為“人生后花園”。

  “每個生命都是一個獨特的故事,讓生命的故事在世間永遠流傳!敝木W上紀念站點“Netor網同紀念”在首頁上如是說。

  在一對父母的網上紀念館里,他們的兒女寫到:“摯愛的人走了,世界上最疼愛我的人走了?坦倾懶闹粗两裼洃洩q新,嘗遍苦澀淚水,甘泉何時可飲?——思念我親愛的爸爸媽媽”

  不止是他們的親人,他們的朋友,即使是不相識的陌生人,不管身處何地,偶爾瀏覽至此,也會感同身受,被這陰陽兩隔的親情所打動。

  因為互聯網的無界,祭掃可以不限地域、不限時間;因為開放,祭掃不僅是個人和家庭的行為,更多是社會性的情感表達;因為互動,緬懷者從彼此的追思中找到共同的情感支撐。

  從三年前的網上紀念張國榮,到現在紀念科學家、藝術家、網上抗戰(zhàn)忠烈祠,再到網上的宗祠館,網上陵園走向廣大的普通人。對先人的緬懷,對逝者的追思,華人的傳統(tǒng)和精神,在網上得到回歸。

  很多省份的民政部門鼓勵民眾采用網上祭掃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哀思。網上祭掃環(huán)保、快捷,避免了舟車勞頓,緩解了交通壓力,突破了傳統(tǒng)方式的局限,文化內涵更加深厚。

  記者詢問周圍人是否愿意在線掃墓?新一代的年輕人大多認可這一方式。他們認為,都市化的生活節(jié)奏不大允許他們按傳統(tǒng)的方式去紀念親人朋友;重要的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內心的感受,互聯網讓他們找到自己的方式。

 
編輯:巫峰】
 


  打印稿件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新聞熱線:(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備050043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