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綿山天橋的西側(cè),有一水母殿,內(nèi)供奉水母娘娘。相傳她為五龍之女,龍母的小孫女,從小就跟隨龍母在綿山生活,長大后到五湖四海、三山五岳游玩,總覺哪里都不如綿山,索性就哪也不去了,留在綿山陪伴祖母,并為綿山方圓百姓開睛布雨,造福一方,當?shù)匕傩斩甲鹚秊樗改锬铩2橹诰d山上建造廟宇,以四時享祀。千百年來香火興盛,流傳不衰。
這一年是元世祖至元二十年,水母娘娘二月二十一過完壽誕,便化為一老嫗察看民情。行到一戶人家,她便進去,假裝討水喝。那女主人倒也熱情,讓她坐下,舀了一瓢水倒入茶碗,把瓢中剩下的水往地上一潑,開始洗花碗。然后又舀了一瓢水倒入茶碗,洗第二遍,把瓢中剩下的水又潑到地上。水母娘娘不禁皺眉頭說:“太可惜了!”那婦人聽了說:“可惜什么呀,不就一點水嗎?天上到時會下雨,地下挖井能冒水。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彼改锬锫犃藝@了口氣,水也沒喝便離開那婦人家,再沒心思到別處查看,便回到綿山,把白天的事一五一
十地告訴了祖母。其祖母聽了之后便說:“下民無知,對天賜之物不加珍惜,暴殄天物,如不加警示,恐民風蛻變�!庇谑菑倪@天起,汾州一帶便沒再降半滴雨水,河道干涸,井水 枯竭,吃飯用水也得從很遠的地方去挑。眼看已到秋天,仍無降雨跡象。汾州官員十分焦急,便遣汾州學正畢異到綿山祈雨。
畢異上綿山祈雨的前一天夜里,夢見水母娘娘告訴他天旱的始末原因。畢異醒后,再不能眠,便奮筆寫《惜水文》。
次日畢異帶眾等上綿山祈雨,在水母殿前宣讀了《惜水文》,眾等皆受感動,在水母前發(fā)下誓言,愿永遠惜水,珍惜上天所賜的一切。眾等的誠心終于感動了水母,立即召請風伯、雨師、雷公、電母,自己則親上云頭指揮,所到之處,甘霖遍灑,萬民歡騰,齊誦圣德。
后來畢異將《惜水文》鑄于一鼎,名惜水鼎,置于綿山水母殿前,以教誨后人。此鼎在抗戰(zhàn)期間被毀,現(xiàn)天橋水母殿壁畫反映了人們正用“惜水鼎”祈雨的場面。